只要是泡沫,必然会破裂!

2023-05-31 11:43:09     来源 : 米宅

1

这是在深度调研后,关于日本的第一篇调研报告,这一篇我们主要说宏观。

这几年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中国和日本进行比较,这两个国家也的确有太多的相似之处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比如说,同样的经济追赶国,同样的在短短几十年发生巨大的改变,同样的让美国噤若寒蝉从而千方百计地抵制,同样的迎来不动产价格暴涨。

甚至连经济下行迟缓,也是无比的相似。

所以,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?以及,中国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日本?之类的将中日进行对比的选题和文章,在这几年异常之多。

其实日本最近的20年中,是很多国家的老师。比如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,美联储之所以敢于做最后贷款人的角色,彻底启动量化宽松,照搬的也是日本在大衰退时期的货币经验。

也就是说,有了日本的经验和样本,才大胆地采用了积极的货币政策,从而避免了全球经济坠入更深的泥潭。

而以上这一切,都来自于日本衰退的20年的经验。

日本用自己的大衰退,做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学老师。

2

那么,日本陷入长达20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,带给我们的最大警示又是什么呢?

第一,硬着陆主动刺破泡沫并不可取。

日本是全世界第一个主动刺破资产泡沫的经济体。

广场协议后,日本政府担心出口受挫,开始快速压低利率放水促进内需,结果催生了资产价格疯涨,半个东京买下整个美国的段子就发生在这几年。

1989年,日本政府意识到过热,又决定迅速加息刺破泡沫。

从1989年5月起,日本央行在15个月里加息五次,将官方贴现率从2.5%提高到6%。

更骚的操作是,1990年3月,日本财务省发布“关于土地相关贷款的限制”的通知,央行大幅收缩货币。

这导致日本货币供给量增速在1990年还有11.7%,1991年骤降到3.6%,1992年就只剩0.6%了。

这个操作,让日本的股市和楼市集体崩了,1570万亿的财富消失殆尽,这相当于整个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。

从此,私营企业和家庭开始步入长达20年的净债务偿还。

而资产价格暴跌消除的国家财富,等于日本泡沫顶点的1989年一整年的GDP。

这一切,相当于GDP总额20%的总需求,这导致日本陷入了恶性通货紧缩,整个国家陷入到低欲望社会无法自拔。

此后的20年,日本只剩下众多明星品牌和产品的出口,带动整个经济前进。

第二,在衰退后的经济修复期,政策切忌摇摆不定。

在刺破泡沫之后,日本经济已经触底,但最终让日本经济徘徊20年的,是在经济修复期,政策上的不断折腾。

1992到1997年的5年,这段时间是日本破灭之后的主要衰退期。

但到了1997年的时候,日本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恢复。

但谁知在1997到2002年的5年内,日本经济下行的严重程度,甚至比之前5年更严重。

2003开始到2007年,经济有一定的恢复,但2008年又发生了次贷危机,接着又是一轮很大的下行。

日本学者是这样反思的,每当经济有一点复苏,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总要收紧一下,结果恢复的进程还没立稳,日本经济就再次下行,导致财政又不得不进一步扩大支撑力度。

在1992年经济进入衰退,到1997年经济刚刚有起色,就开始上调消费税,一下把经济的上升势头又按下去了。

货币政策也是一样的。2000年,经济还没有完全从银行业危机中走出来时,日本政府取消了零利率。

很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学者在政策层面上着重批评的两点是:

一、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,刺激政策的力度不够;

二、经济还没有充分恢复就开始紧缩。

最终,这些反思,都被安倍政权给吸收了。

2012年12月26日,安倍晋三出任日本第96代首相,从此,日本经济步入了一个新时代。

安倍的态度非常坚决,使用了非常极端的货币政策,从2012年开始,一直延续到2022年年底。

安倍经济学核心理念是,宽松货币政策,汇率贬值,强行制造通胀。

这样以来,对外可以刺激出口;对内可以增加民众对未来的涨价预期,从而在恐慌心理下加大消费。

终于,日本结束了失去的20年,经济重新恢复了起来。日本经济终于经受住了增长曲线的大起大落,开始了稳健增长。

这是日本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!

如果你想深度了解日本危机的前因后果,以及对眼下正在发生的全球大衰退有更清醒的认知,想知道如何在危机中幸存和发展。

就不要犹豫,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群,会送你一本研究危机最为权威的著作的电子版,不要错过。

3

日本大衰退的警示,足够的触目惊心。但这里也让我们对一个问题无比困惑,这就是:

日本经济都已经这样了,为何还能一直屹立于世界经济的顶端,迟迟不会坠落?

日本经济都这样了,为何还能在很久的一段时间内,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以一己之力干翻整个欧洲?

日本凭什么?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?

在大衰退的重重危机中,还能做到这一切,而这背后的隐秘因素,才是追赶国更应该注意和学习的。

这个隐秘因素,就是日本强大的产品力。

这种产品力,为日本带来了持续的强劲出口,几十年来,在通缩困扰着日本国内消费的时刻,正是依凭强劲的出口,让日本维持了持久的经济地位。

日本产业起于战后,一度专注于以低廉的价格取胜,但很快便意识到,只有提高产品品质才是获取成功唯一的王道。

投资家罗杰斯讲过一个案例,这件事发生在世界最大的制铝公司美国铝业公司身上。

美国铝业公司的老板一次去日本出差,买回一大批铝制卷材。回到美国后,他召集了一群公司研发来看这批铝材。而他们见到这些产品后,惊异于从未见过如此高品质的产品。重点在于,面对自己惊讶不已的下属,这位老板慢条斯理地说:这在日本,只不过是最标准化的产品而已。

就是在这是,在至少50年前,日本便已经凭借产品力,让全世界瞠目结舌。

这和日本固有的危机意识息息相关,从1950年,日本产业界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。

他们知道,只要质量过硬,日本制造便一定能在世界市场上畅行无阻。

于是,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席卷了日本的全部产业,而日本制造从此横扫了全世界。

1959年,本田摩托车初进美国,所有美国人都捧腹大笑,对日本品牌的摩托车嗤之以鼻。但不久情势陡转,本田摩托车物美价廉,很快风靡,且成了时尚的代名词。

1965年,通用汽车是世界上最强的汽车制造商。有一天,有人警告说,小心日本人,他们马上要来了。但通用汽车对此充满不屑,谁会在乎日本人?

但50年后,通用汽车因次贷危机破产,而丰田汽车则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。

不只是制造业,服务业亦如此。

世界顶级的牛排店居然在东京,而不在美国。

世界上最好的意大利餐厅不在罗马、米兰,而在东京、大阪。

源于苏格兰的威士忌酒,现如今最高等级的产品也来自日本。

世界上最好的豆腐和酱油,也不在发源地中国,而是在日本。

日本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效果,却无比的擅长拿来主义,从前者那里学到了技术,然后把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向极致,从而一举超越了前者。

这就是日本独有的所谓 匠人精神的威力:从别人那里拿来,然后做到极致,进而一举超越那个人。

而在这一切的背后,除了日本恒古以来的危机意识,更重要还有一种源自心底的因素。

经济学家森岛通夫说过一句话:“自明治维新以来,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一直是日本人民最悲壮的愿望。”

这就是日本国民精神的现代版演绎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